小麦播种,要牢记“七分种、三分管”,要适期、适墒、适量、适深“四适”播种,注意防干旱、防病虫、防冻害、防渍害“四防”,争取一播保全苗,做好冬前壮苗,力保安全越冬,确保明年夏粮丰收。
各地都在抢种,目前有的已经完成播种,有的还在准备,还没有完成播种的,小编就今年小麦播种给出以下播种建议:
(一)科学选择良种。以高产、多抗为主导,以优质专用为重点,科学选择主导品种,优化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。可选用抗寒抗倒能力强、节水耐旱、稳产性好和品质优良的强筋、中强筋和中筋品种,如果是偏沙土质地块注意选用节水抗旱、稳产高产品种,选择品种时还要注重品种抗病性的选择。
一是及时腾茬。前茬玉米等秋作物适当晚收的基础上尽早腾茬,确保小麦适期播种;二是种子处理。针对小麦纹枯病、全蚀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条锈病等病害和蚜虫、地下害虫等虫害,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,最大限度减少“白籽”下地比例。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可选择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,实现“一拌多效”。三是增施有机肥。各地要在秸杆还田基础上,耕整地前增施有机肥,并通过大型拖拉机深翻,使有机肥和秸杆同时翻入土壤深层。一是深耕深松。扩大机械深耕深松面积,力争连续旋耕2—3年的麦田深耕或深松一次,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;对旋耕整地麦田,必须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,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。二是秸杆还田。秸杆还田要做到“切碎、撒匀、深埋、压实”,杆土混匀。玉米收获时要选用加装粉碎、匀抛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械,碎草长度控制在5—8厘米,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,并均匀抛洒;如果收获时秸杆未粉碎或秸杆切碎长度过长或留茬高度过高,收获后应采用专用秸杆粉碎机进行粉碎,确保留茬及秸杆粉碎彻底,分布均匀,防止秸杆富集于播种层。三是适墒镇压。强化镇压作业,避免出现旋耕不实造成的播种过深、透风跑墒、易旱易冻等弊端,提高整地质量。各类麦田都要根据土壤墒情做到镇压耙实、踏实土壤,特别是秸杆还田地块,压碎坷垃,弥补土壤缝隙。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镇压,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。
一是适期。看本地适宜的播期为,河南东部为10月上中旬,在合理安排前茬作物收获的前提下,全力争取小麦适期播种,为保证小麦壮苗越冬,返青健壮生长,一般不应晚于10 月30日。二是适墒。若墒情适宜,可直接整地播种;若墒情不足,要提前造墒或播后浇水,确保一播全苗;旱地要趁墒播种。如遇阴雨天气,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墙。三是适量。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数量,建议控制在18万-20万,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,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。四是适播深。坚持“适墒适当浅播、缺墒适当深播”的原则,防止播种过深或露籽。适墒条件下,小麦播种一般3-5厘米。五是匀播。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,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、宽幅条播、多程序复式作业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,做到行距一致、播量准确、种子分布均匀,实现一播保苗全、苗匀、苗齐、苗壮。六是镇压。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、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、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。对秸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播时未镇压麦田,可在播后摘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。二、强化田管育壮苗
(一)科学施肥。施足基肥。小麦要求施足基肥,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%-60%,磷、钾50%-100%底施,因区、因地调整。提倡增施有机肥、生物肥等,扩大缓控释肥、专用复合肥施用比例。补施苗肥,对基本苗偏少、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,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。对分蘖不足的田块,要及时追施壮菜肥。对秸杆还田量大、麦苗发黄严重的田块,尽快施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,促弱转壮。产量水平在每亩450~600公斤的高产田,每亩施用纯氮(N)12~16公斤,磷(P205)6~7公斤,钾(K20)5~8公斤,磷钾肥全部底施,氮肥40~50%底施,50~60%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。产量水平在每亩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,每亩施用纯氮(N) 16~18公斤,磷(P205)7~9公斤,钾(K20)6~~10公斤,磷肥全部底施,氮、钾肥40~50%底施,50%~60%拔节期追肥。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,要注意补施锌肥、硼肥等。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,坚决杜绝地表撒施。(二)防控病虫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,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小麦根茎基部病害、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。大力推行统一供种服务,全面落实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。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,可选用含有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咯菌腈、氟唑菌酰羟胺、丙环唑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;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,可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、辛硫磷等药剂,兼治苗期蚜虫、红蜘蛛等;多种病虫害混合重发生地区,可使用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的药剂。同时,为预防小麦冬春发生旺长、冻害和后期倒伏、早衰等,秋种时应尽量不要种植春性较强、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。(三)冬前镇压。对秸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小麦播后未及时镇压麦田,遵循“压干不压湿”的原则,冬前根据苗情和墒情选用适宜镇压器镇压1—2次,利于保水保墒,促进冬前壮苗,提高壮苗比例。
如因茬口或墒情不能适期播种,晚播可推广“四补一促”技术。1、选用优质良种,以种补晚。当播期超过适宜时期后,应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。2、提高播种质量,以好补晚。采用精细整地、足墒下种、适当浅播、浸种催芽等措施,打好播种基础。3、适度增加播量,以密补晚。通常超出适期范围后,每推迟一天播种,基本苗增加0.5万左右,但亩基本苗最多也不宜超过预期穗数的80%。4、合理配施肥料,以肥补晚。加大基肥比重,氮、磷、钾平衡施肥,促进小麦分菜发生与根系发育,提高分蘖成穗率。5、促苗生长多成穗。狠抓起身期与拔节期的肥水管理,促弱转壮。(五)科学控旺防冻。及时关注天气变化,低温来临前,对播种过早、群体过大、长势过旺麦田,及时采取镇压、深中耕、控肥、灌越冬水、喷施化学调节剂等措施,控旺转壮,提升植株抗寒性,确保小麦安全越冬。
特征特性:属半冬性,全生育期212.1-228.9天,较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0.3-1天。苗期半直立,苗势壮,叶片浓绿,抗寒性好,分蘖力较强。起身拔节较快,两极分化快,苗脚利索。株高73-75cm,茎秆弹性好,根系发达,抗倒伏;株型较松散,穗层较厚,整体叶片较窄,旗叶短上冲,植株通透性好;穗长方形,大穗,中短芒,白壳、白粒、半硬质、籽粒饱满度较好,籽粒色泽亮黄,种皮光滑。平均亩穗数约40万,穗粒数35-38粒,千粒重46-48克。
抗性鉴定结果:2017-2018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病鉴定:中抗条锈病(MR)、中感叶锈病(MS)、中抗白粉病(MR)、中感纹枯病(MS)、中感赤霉病(MS)
产量表现:2016-2017年参加河南炎黄联合体品比试验,平均亩产573.4公斤,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.53%。
2017-2018年度参加河南炎黄联合体冬水组区试,平均亩产458.0公斤,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.31%,达显著水平。
品质分析结果:2018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(郑州),蛋白质含量15.6%、湿面筋含量32.6%、吸水率54.5%、稳定时间2.6min、最大拉伸阻力127EU、拉伸面积32cm2。
适宜地区: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及安徽省淮河以北、江苏省苏北麦区种植。
商丘农科院专家胡新(右一)研究员与公司总经理梁卫(左一)副研究员在富麦709制种田。
金北种业董事长李继军博士(右二)为富麦709代言。
富麦709各地示范种植田中成熟时期表现:
富麦709品种好,不过今年都被 抢光了,明年想种请提早下手。